剛開始練拳那一年,因為在打基礎,所以每天練習的內容其實很枯燥。暖身拉筋、踢腿、站基礎樁、打馬步弓捶,光這些就可以從晚上六點練到八點,接著再站彈腿樁,最後可能拿二十分鐘拆彈腿的單動作反覆練,直到九點下課。一天三小時,就是如此樸實無華。
那時年輕,也有一股傻勁,偶爾會反思到底為什麼這麼痛苦,卻不見有什麼成果,但依然還是會準時報到練習。我想,應該是因為教練跟老師展現的東西吧!畢竟有明確的樣板存在,雖然很遙遠,但有人走得到,我就覺得我應該也要可以。
之後一直到出社會,我都還是依然保留著練習的習慣,先暖身、站樁後才練其他東西。後來透過不同途徑,開始聽到一些有趣的故事,比如過往哪派練法是馬步先蹲三年師父要磨練你、或是哪個學校社團站樁要磨整個學期不然不教新招等等的事情。
當然這些事情在現今網路平台,一定是會被拿出來嘲笑的,常見的說法大多是傻瓜才付錢去給人折磨、馬步蹲三年浪費青春等等的言論。坦白說,我也覺得只教個馬步站三年在這年代,是真的滿離譜的事情,畢竟……現在練這又不賺錢,誰要跟你在這裡花三年等待奇蹟?
但回頭去想另一個問題,難道每堂課都一定要有新進度、教新東西嗎?
以站樁來說,當然不該練一學期或三年都只有馬步,那真的太折磨人,可能屬於比較早年的思想了,不該吹捧。可是因此就認為站樁是浪費時間,每堂課都想要學新東西的人,難道功夫就會因此比較好嗎?
回頭看我自己過往的經歷,可以說我從開始學拳到現今,我都一直在站樁。而不管是基礎八樁還是小八極樁,裡面都有馬步,所以也可以說,我練了十幾年都還在站馬步,而且不是被人要求的,是我每天早上起來會自己做的。
我是這樣想的,如果想把功夫練好,站樁極其重要,不可省略、不能跳過、不該偷懶,但也不能只有站樁,不該只站馬步。我練的過程除了站樁,也包含很多其他訓練內容,紮根的功夫要老實紮根,該推進的進度也不能落下。但這些進階的訓練能不能發揮效用,其實仍得回到基礎,如果沒有站樁練出的穩固與結構,再高明的招法也只是空談。
所以,馬步、站樁是不是必要的?當然必要。但它不是唯一的答案,也不是用來考驗你能不能撐三年的手段。站樁是功夫的門檻,不是圍牆。我們紮根,是為了往上長,不是為了卡在原地自虐。但也要用合適的節奏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