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練這個鐵的刀/槍感覺好危險哦,而且還要花錢買它,我能不能只練拳腳就好啊?」
不管是當年帶國術社,還是後來在練習場訓練,我都聽過有人有類似的問題,這問題其實不難理解,畢竟買兵器本身就是一個花費,帶出門也是在身上背著的重量,所以想要簡單就好,只練拳腳就好,某種程度上是人之常情的想法。
而不管是當年的師父,或是現在的我,我們都會給這樣的問句一個同樣的答案:
「想把功夫練好,兵器的訓練不可以少,而且要買自己的兵器,不能用借的。」
為什麼?
答案很簡單,我們所學的武術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兵器上,是由兵器技術衍生而來,所以不管是發力路徑、身型結構、訓練模式,全都跟兵器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。
簡單論述上面幾個面向:
先講發力路徑,以最明顯的八極拳來看,其實八極拳著名的衝捶,動作模式可以直接對應到的就是槍法裡面的單殺手,這兩者都是下盤馬步,上盤單手平舉推出的結構,而弓步型態的拗步捶或順步捶,也可以對應得上同樣是弓步型態的青龍獻爪。
在這樣的狀況下,其實練出槍就是在練出拳,而槍因為本身有槍桿的關係,會固定練習者的身體結構,一定程度上鎖住練習者身體運動的軌跡,不讓結構散開亂動,讓出槍路徑可以越練越直接乾脆。這時候把槍拿掉再出拳,拳一定會打得比沒練槍的人還要凝聚、更有穿透力。
再講身型結構,你有單手拿著重物揮舞過嗎?假設今天揮舞一根球棒,要用能打倒人的力量出手,在全力揮出時,是否會感覺到身體的重心被球棒拖著走?或是身體一出力,其實球棒根本就無法好好朝著目標打去?這就是兵器訓練對於身體結構的檢核了,在戰鬥中,保持自己的重心平穩是一個關乎勝敗生死的重要問題,不管出一拳還揮一刀,如果因為用力過度或身體結構不穩,導致身體搖晃甚至前傾,都是可能致命的失誤。
而平常空拳揮舞,大家都不容易看出這些問題,但是如果有兵器在手,比如單刀、單鞭這類兵器,一旦揮舞起來,很多結構問題就會開始出現,如果在這種狀態下能慢慢克服身體的搖晃跟重心不穩的問題,回到空手戰鬥的情境裡面,也一定會比只練拳不練兵器的人多一層穩定的結構在身上。
最後談到訓練模式,前面講的兩件事情,都還沒有探討到身體素質的提升,更多是聚焦在發力技術跟自身平衡上探討,而現在想一想,如果剛剛講的那些兵器,都不是道具花槍花刀,而是真傢伙呢?
如果你紮的槍,是一桿接近三米長,二點五公斤重的大槍?
如果你揮的刀,是一把刀頭兩公斤,跟門框一樣高的大刀?
在重量跟力矩的加成下,拿著這些兵器的每一次揮舞、轉身、騰挪,甚至是竄跳,都會變成一次次對全身肌肉跟力量的刺激還有檢驗,而且練得越順,慣性就越大,如果練得久一些,持續三五年的操練,身體素質到底要怎麼樣可以不增強?
所以回到開頭的問題:「可不可以只練拳不練兵器?一定要買自己的兵器嗎?」
當然不可以,我們練兵器不是只有玩套路、走對招而已,兵器的訓練是基礎,是進階,也是很多問題的答案,而且兵器只有自己買自己的,自己照顧自己的,才會真的對祂有感情跟看重,不容易棄之如敝屣。
我們練的武術,由兵器而來,依照兵器創編,當然也必須在兵器上面練出更深入的東西,否則,就白費了前人留下來的好東西,對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