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我初學功夫那幾年,思維總是會落入一種陷阱中無法跳脫。 當時剛入國術社,社團裡頭只有我跟另一個大一的同學,其他人都是學長姐,練習時四面楚歌,絕對是照顧周到。我們每周社團練習四天,每次練習三小時,週末兩天想精進的人會再到老師的練習場跟著大家一起操練。 現在想想真的是精實到只有年輕才能體驗的過程啊!
因為我師父教拳教得慢,只要他認為身體關隘沒有過,進度就是不會放,所以基本功跟第一套十路彈腿,在當時是會扎扎實實的練上一整年, 一般來說沒有一路跟著社團練到大二,我們大學社團的學員是學不到八極拳的。
大一的基礎期熬過後,只要進度沒有掉隊,接著升大二的暑假通常會開始學習八極拳,也是一律從小八極開始蹲樁打磨。而這套拳,則會整整用兩到三年的時間來學習鍛鍊,這期間除了搭配著一套自選的兵器以及大家都必練的大槍術之外,通常到大四之前是學不到任何別的套路的。
這件事情或許對現今想學武術的人來說很匪夷所思,但是確實是當年我練功的時空背景。我雖然從未掉隊,但也不得不在那幾年,常常產生一種念頭: 「師兄姐會的拳好多,為什麼我還在磨彈腿or小八極?」
當時師父嘴上常說:「套路學完只是開始,小八極是築基的根本,如果不花時間好好打磨,功夫上不了身,學什麼都是多的。」我聽歸聽了,也記得了,當然也只能照做著,但心裡終究還是有好多好多疑問,到底為什麼這麼慢、這麼苦?
現在回首,覺得很有趣。 當年那些念頭或許是一種白費,也可能是自我進階之前的必要苦熬。從古至今很多習武者總被套路的一種無形制約給束縛著: 學的套路多,代表功夫好; 學的套路少,代表你不行。真的是這樣嗎?套路到底是什麼?學武術只要打套路就夠了嗎?
其實套路能給的東西,從來不只是一連串動作順序。
一套好的套路,往往藏有功法、勁路、步法、攻防意識,甚至是交戰時的節奏感。它是古人用身體記錄下來的教材,是你練拳時該「拆開來細練」的素材。但這些東西,不是你花三周把拳畫起來就會有的。
就拿小八極來說好了,最有名的幾招:頂心肘、蟒蛇纏身、托塔,看起來很多人會,但我很少見過誰在對打中真的用得出來。別說完整使出哪招,很多鍵盤俠或幻想練武者連周身整勁都做不出來,依然能在線上、現實中侃侃而談。更別說那些一緊張就變亂打,上來就是王八拳亂毆的網路武術大師。而這可能不是因為他們沒學過,是因為他們從頭到尾根本沒把這些招式「練進身體」。
套路真的不是學完就好,學完只是起點。
如果你沒拆開來練、沒單招反覆操練、沒在對打中壓力測試過,甚至沒有為了哪一招練不通而懷疑人生過,那你就只是在背書強記,而不是真的會功夫。學過,跟練通,差得太遠了。
你學的是武,還是舞?這差別,其實一動手就知道。
所以現在當我回首望當年,看著記憶裡那個每天站樁站到腳軟,頂肘、蟒蛇纏身、托塔、大纏崩捶一百下一百下的在練,用不知名的傻勁撐著,練到精神幾近崩潰的大學生 我都會想對他說:「還好你沒有放棄,因為有你這樣練,我的功夫才能走到今天。」
希望每個有幸學武的人,都能珍惜那份傳承,理解那一招一式練得起來有多不容易,也記得:功夫不是吹出來的。它是用時間、汗、血、淚,一點一滴打出來的。
功夫,就是時間。